西甲直播

媒体湖工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媒体湖工 >> 正文

【极目新闻】5名学子集体保研,这所高校实验室盛产学霸

作者/摄影:程宇  审稿:陈凌    出处:党委宣传部    日期: 2023-05-08 16:34:42 点击数:

极目新闻记者 向一帆

通讯员 程宇

视频剪辑 向一帆



近日,一则好消息从西甲直播计算机学院传来,该院大数据知识工程(BD&KE)实验室5名学霸一齐被保研至名校。其中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潘立纬直博至深圳大学、胡舒涵保研至深圳大学,软件工程专业葛雨凡保研至吉林大学、李姝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,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肖轶涛保研至北京邮电大学。

实验室占满IT少年大学时光

大一刚入校,来自不同专业的潘立纬、葛雨凡、肖轶涛、胡舒涵和李姝便有进入实验室深耕科研的理想,在查找了学院的实验室信息后,加入了学院陈建峡老师的大数据知识工程(BD&KE)实验室。

实验室秉持老师走在学科最前沿,学生高低传帮带培养模式,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和专业方向,给予同学不同的指导方式和成长路径。肖轶涛和潘立纬主攻算法,胡舒涵、葛雨凡、李姝则包揽web系统的前、后端程序设计与开发。

从寝室到实验室,从教学楼到实验室,从食堂到实验室,实验室成为了他们大学时光的主要“占有者”。每天早上8点,实验室大门准时打开,键盘声依次敲响,热爱科研的五位同学,在这里一起学习、一起奋进。实验室凝聚了他们的情谊——他们是关系密切的同学,也是一起参加竞赛的队友,是相互解答问题的“老师”,也是一起享受美食的“饭搭子”。

相互督促促使共同进步

在实验室里,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,他们都以彼此为目标,相互督促,共同进步。

肖轶涛是团队的小队长,他不仅个人学习成绩出色,还经常带动团队一起进步;潘立纬是学习最刻苦的同学,他的日常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,从一个进大学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到年级第一个发表论文,“自强不息”始终是他的座右铭;胡舒涵是问题最多的同学,思维活跃,常常与团队成员上演“头脑风暴”;葛雨凡和李姝是两名谦虚低调的女生,在艰苦的程序开发过程中常常会主动说“我来吧”,她们解答问题思路清晰,巾帼不让须眉!

每周一次的组会,同学们都是分享人、提问人和答疑人,实验室强调每个人提问的重要性,在提问中取长补短,在提问中查漏补缺。每次来到实验室,映入眼帘的都是同学们在做讨论、改论文、忙研究,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节奏太慢,都担心自己“赶不上趟”,整个团队间形成的良性竞争,也是“加速”成员进步的“催化剂”。

互帮互助结保研硕果

从实验室里的学徒工到如今团队的顶梁柱,五人在两年时间内快速成长。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、挑战杯、互联网+、蓝桥杯……团队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大竞赛的领奖台上,成绩排名保持专业前五,学术论文6篇,国家级荣誉、省级荣誉30余项,国家发明专利2项,软件著作权8篇……这些成就都是团队日复一日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。

“一起试试保研吗?”“冲!”去年6月,实验室的五位同学开始为研究生推免工作做准备,此时期末考试和学科竞赛接踵而至。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时间,他们会在实验室里一同复习,抱着专业书一看就是一整天。回忆起那段时光,他们觉得自己累并快乐着。“有一次复习到深夜,突然吃到李姝给的奥利奥,顿时感觉心里甜滋滋的。”葛雨凡说,嘴边有美食,身侧有好友,那种感觉真的很温馨。

“一个人可能会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”。在后面保研蓄力的日子里,五人的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,丝毫不敢有所松懈,甚至连吃饭时的聊天话题都离不开“保研”二字。扛着来自科研、竞赛、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,五个人彼此扶持、相互鼓励,开诚布公地分享推免西甲直播信息、面试经验,一起进行模拟提问和英语口语练习,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研究方向,但是大家都向着各自心仪的西甲直播冲刺,直到最后每个小伙伴都被录取。

“期待他们能够怀揣着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,保持这份努力与认真,在科研的路上继续前行。”陈建峡老师说。

附链接:http://jms.ctdsb.net/jmythshare/#/news_detail?contentType=5&contentId=1744157&cId=0 【极目新闻】5名学子集体保研,这所高校实验室盛产学霸



上一条:【中青网】湖工大研支团获评贺州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团体
下一条:【中新网】同寝室四朵金花相互扶持 全员“上岸”研究生

责任编辑:陈凌  

关闭